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线路推荐>古秦赵会盟台

古秦赵会盟台

更新时间:2022-04-18 14:28:20.0来自:渑池县政府

20170831094451367.jpg

古秦赵会盟台

  位于渑池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处,南有渑水,北有羊河,台上碑亭为钢筋水泥结构,地面至亭顶高22米,其中台高14米,顶呈八角形,东西两面各砌52级台阶,台上亭高8米,系双层,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建筑,金黄色琉璃瓦覆盖,亭中红色立柱和汉白玉杆,相互辉映;栏板上浮雕秦赵二王对坐会谈国家和战国人物故事图像多幅,正中竖一方柱体石碑,西面为“重修古秦赵会盟台碑记”,东、南、北三面分别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、楚图南、肖劳的题字,笔力古朴道劲,潇洒逸俊,台之四周有花木环绕短墙护卫。

20170831094518909.jpg

  古秦赵会盟台

  会盟台在渑池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三角台地上,视野开阔,地势平坦,相传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“友好”会见的故地,故称它为“古秦赵会盟台”,其地理座标是北纬34。45,。东经111。45,。

  秦、赵渑池之会的过程见于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公元前279年,秦在屡败赵的情况下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,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。宴会上,秦王胁迫赵王鼓瑟,并令赵国史官记入秦史,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。当时,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,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。秦国官员不服,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,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。如此针锋相对,直到宴会终了,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,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,将兵器埋于地上,令士兵捧土掩埋,故成土堆,被后人称为“会盟台”流传至今。

  古秦赵会盟台以它丰富的历史内容,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、文士的吟诵,并以“盟台夕照”自然景观列为渑池八景之首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因“四旧”的罪名遭到破坏。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全被拆除,顶部的石碑虽仍残存,但亦伤痕累累,不少字迹难以辩认,1985年,渑池县人民政府为颂先贤,励后人,保护古迹,集资重建亭台,1986年5月1日落成剪彩,恢复原貌巍然壮观,供游人瞻仰凭吊。

  1978年列为县级保护单位。